翻页   夜间
宰辅中文网 > 大明:皇兄,你的江山我来守! > 第250章 复兴之兆
 
七月初十三,万事皆宜。
自从“西南仙战大捷”过去半月有余,京都周边已经渐渐摆脱了昔日庆祝胜利的氛围,茶馆酒肆依旧熙熙攘攘,说书人口若悬河,然而日常生活已逐步回归正轨。
适逢朝廷休憩的日子,即便头顶的阳光炽热难耐,长安大道仍旧车水马龙,各种叫卖之声络绎不绝,一片喧嚣繁华景象。
在这群汗流浃背的摊贩之中,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售卖“冰魄盏”的小贩,周围簇拥着挥舞银票急于购买的市民,个个急切之色溢于言表。
所谓“冰魄盏”,实则是消暑解渴的一种秘制饮品,以仙术提炼的西瓜精 ** 主料,口感美妙且售价亲民,深受广大民众喜爱。
"仙讯,仙讯!"
"建州女真派遣使者,欲向我大明仙朝请求投降!"
正当喧闹之际,一道突兀之声从街巷尽头传来,随着声音望去,只见几位身着黑袍的侍者正在挥舞着一份灵讯简牍,大声售卖。
"何人敢言,建州女真已向我大明朝俯首求援?"
"此事何时发生!"
此言一出,长安大道上的修士与凡民皆是一惊,紧接着便纷纷聚拢到那些挥舞灵讯简牍的侍者周围,顿时引来一阵不小的骚动。
奇妙的是,仿佛早有预见般,两侧坊市之中忽然走出一群手持法宝的五城御卫府差役,神情严峻地维护着现场秩序,让人连连称奇。
若是在平日这般酷热之季,这些养尊处优的“大人”们必定躲进幽静阴凉之处避暑,又怎会如此恪尽职守?
尽管心中暗自惊讶,但众多百姓的动作并未因此停歇,刚才那侍者确实言之凿凿,昔日辽东威震一方的建州女真竟派遣使者,主动向我大明求和?
那些从辽东逃难而来的老者更是心潮澎湃,一面奋力挤入人群,一面失声痛哭。
多少载春秋过去,他们终于盼来了女真人“示弱”的消息。
...
长安大街的一片阴凉之下,一位身形削瘦的青年面含微笑,饶有兴趣地注视着争抢灵讯简牍的众人,手中紧握的仙扇也不自觉地轻轻摆动。
这位青年的淡然反应与不远处熙熙攘攘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,不禁引来了不少人侧目。
他身着并不显眼的衣裳,但从布料的纹理与针脚便能看出乃出自江南顶级丝织之手,并非寻常人家所能享用得起。
目睹这一情景,一些游手好闲的“混混”眼中闪过贪婪之光,本能地朝青年所在的方向走去。
然而还未等这些泼皮靠近青年,便骇然发现数位体格魁梧的大汉突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,目光凶狠地瞪着他们。
更令他们惶恐的是,这些壮汉腰间的凸起明显是藏着锐利飞剑。
这些混迹江湖的家伙经验丰富,立刻意识到遇到了棘手的角色,连忙赔笑几句,转身夺路而逃。
对于附近发生的“纷乱”,站在阴凉之地的青年自然毫无察觉,或者说根本没放在心上,只是略一点头,表示赞同。
原来,辽东前线的六百里急报早在昨日就送抵京城,辽东巡抚毕自肃在军报中奏明,女真大汗皇太极遣使来访,欲商议“和平”之事。
虽然青年深知皇太极所谓的“和平”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手段,但他还是指示通政司连夜将这份军报刻印并公之于众。
大明的百姓们早已压抑良久,此刻他们急需一则提振士气的消息来宣泄情绪,即便这消息稍有过誉。
"公子,我们在此逗留许久,眼看即将用午时餐食,是否该返回了?"
犹豫良久,一名看似修为与青年人相仿的“侍卫”终于鼓起勇气,硬着头皮,谨慎地向前迈进一步,低声开口道。
此言一出,站在青年背后的数名“随扈”纷纷如卸重负般舒了一口气,并默契地点点头。
“不必慌张。”
青年轻轻挥手示意,非但没有立刻转身离去,反而朝着一家酒馆走去。循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一位说书人正在酒馆门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,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修士和凡人听众。
见到这一幕,“侍卫”先是愕然,紧接着便急忙向身后的“随扈”递了一个眼神。
瞬间,街道两旁的坊市内走出几位身穿黑衣的壮汉,他们走在青年前方,迅速抵达酒馆前,将青年稳稳地护卫在中央。
“吾皇万岁,在上!先是镇压勋贵叛逆,继而铲除勾结妖邪的晋商巨擘,再到近日荡平祸患大明多年的叛军势力,足以堪称复兴之君矣!”
“确实如此,陛下虽仅有十七载春秋,却已显祖宗遗风,坐镇庙堂之内,决胜疆场之外……”
“我听说西南战事能够顺利解决,全赖吾皇事先布下的诸多妙计,不论是屡立战功的贵州仙吏,还是紧急召回任职的四川仙巡,这一切成就都出自陛下的英明决策……”
随着话题愈发热烈,聚集在附近的修士与平民更是情绪激昂,甚至有人手舞足蹈地加入讨论。
“确实没错,现今建州女真遣使者前来朝见,想来那些鞑靼也嚣张不了多久了。”
“说的是啊,倘若哪一日能把边关之外的蒙古鞑靼一并收服,那才叫一个痛快……”
提及辽东战事与蒙古鞑靼的问题,现场民众的热情瞬间高涨起来,连青年都不禁默默点头表示赞同。
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,青年转头问向身旁的侍卫:“听说蒙古大汗也有意议和?”
“杨将军确有上奏此事……”
看到四周人群激动的模样,侍卫的脸色略显尴尬,他并未直接回答,只是略微点头示意。
这般关乎国事的消息尚未在宫廷内部商讨出个章程,民间已然流传得沸沸扬扬,果真是紫禁城再严密也挡不住消息泄露。
“此乃吉兆,明日便请几位内阁真人一同深入研讨。”
出乎侍卫预料的是,青年并未流露出任何不满之情,反而是满脸欣慰地点了点头。
天启年间,朝廷与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之间相互利用,各自暗中较量,结果却被崛起的建州女真渔翁得利。然而,趁着刚刚平定西南战事的有利时机,正好可以与蒙古鞑靼筹划一番,绝不能让建州女真势力再次坐大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