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宰辅中文网 > 重启大宋:从科技兴国开始 > 289 简直是逆天
 
  让赵构和赵楷更难受的是,宗舒通过让陛下设立“大宋劳动节”,充分肯定了太子赵桓近期的所作所为。
本来,徽宗是要连夜赶回汴梁的,毕竟密县这个地方,刚刚半年,不可能有太好的住宿条件。
赵构突然提出,让大家就在密县住一夜,天太黑,怕回去不安全。
赵楷接着帮腔: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今夜,荷锄归,明早,我们理荒秽。”
太子赵桓着急了,这不是给宗舒和林灵素出难题吗?
二百多人住在这里,哪里有房间和床铺?
宗舒的意思很明显,是不想让大臣们尤其是像赵构、赵楷等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密县基地。
太子知道,在密县基地,正在制作的物件,好多都是商业秘密,甚至是军事秘密。
这些秘密,当然不能对外透露。
就算他们不到处乱看,那些流民们住过的房子和床铺,怎么能让父皇和大臣们住呢?
“陛下万金之躯,不敢稍有差池,陛下还是回宫中安歇为好。”赵桓说道。
徽宗难得出来一趟,感到康王和郓王的提议很好。
在密县住上一夜,有牛皋这些勇士还有一帮禁军守着,哪儿会有什么差池?
“陛下,我有一副对联,不知道您想不想听?”宗舒问道。
这厮会作词、会讲书倒是不假,但没听说过他还会作对子。
“天为被,地为床,何人敢睡?”
“田作琴,路作弦,哪个能弹?”
宗舒说完对联提出了建议:“这天下,没有陛下不能弹的。这世间,没有陛也不敢睡的!”
“所以,请陛下就在这里歇息吧。嗯,就在这片树林里。”宗舒指了指这里。
在树林里睡觉?亏这厮想得出来!
大家再看看地下,潮气很重,让人怎么睡?
不一会儿,来了好多辆驴车,一帮流民在牛皋的指挥下,运到了树林里。
他们拿出了一些网状的东西,展开后用绳子系到了两棵树之间。
一个人铺上了一被子,躺在上边试了试,用脚一蹬,就来回晃悠起来,如同摇摇椅一般。
官员们看得很是新奇,这种睡法,还真是不错。
宗舒给大家解释说,这就是“吊床”。
有了吊床,大家就不用睡在地面上,下面垫有褥子,上面可以盖个被子。
地下的湿气不会入体,晚上还有微风吹着,看着天上的星星入眠,何等的惬意!
徽宗的吊床是最豪华的,用了三个吊床,互相交叉,绑到六棵树上。
这样一来,吊床的弧度很小,很接受徽宗平时在皇宫里睡的大床房。
宗舒、赵桓和牛皋等人远远地围着徽宗的大吊床,也绑起了吊床。
赵构和赵楷也想凑过来,被宗舒拦住了。
这一夜,徽宗十分兴奋,毕竟这是头第一在野外就寝。
睡到第二天早上,徽宗的精神头很好,主动要再去割稻子。
宗舒说所有的稻子昨日已经割完,想割就等到几个月后,在汴梁城外大宋科学院的稻子高产实验田里割。
当然,稻子割不成了,可以“理荒秽”嘛。
在宗舒的指挥下,在徽宗的示范之下,官员们争先恐后地进入昨天收割后的稻田。
挖掉稻茬,深翻稻田,活量比昨天还要大。
因此,早饭的时候,大家的饭量明显比过去大得多。
赵楷、赵构等人也放开了肚皮,正在盛第三碗,宗舒笑道:
“今天,陛下、太子和大人们做到了特别能吃苦,而郓王、康王做到了前四个字:特别能吃!”
赵楷差一点暴走!
赵构差一点摔碗!
徽宗忍俊不禁,对于宗舒对三皇子和九皇子的态度,他当然理解,也不加阻止。
宗舒马上就成为附马了,一家人之间,绊个嘴,不是很正常吗?
在返回汴梁的途中,徽宗及诸位臣工都在纳闷,宗舒为何准备如此充分?
明明是昨天临时起意,而且是赵构和赵楷提出要到密县来看稻子是否种成。
宗舒怎么会刚好有那么吊床?
难道宗舒早就知道赵楷和赵构要提出这样的建议?
也许,宗舒早就想请官员们到密县看水稻,并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。
连太子赵桓都不知道,密县基地什么时候搞出了这么多的吊床。
徽宗及二百多名官员刚刚回到京城,老百姓都知道了宗舒成功地实现了南稻北移。
稻子,向来都是长在南方的,多少人想移到北方都没有成功!
但宗舒却成功了,他并没有吹牛皮!
在北方种植水稻,完全是异想天开。
偏偏,天,就是开了!
此前,大家只是知道密县的稻子种成功了。
现在,又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传了出来:密县稻子的亩产达到了四百斤!
与达官贵人相比,平民百姓对于主粮的亩产、价格等,可以说是一清二楚。
四百斤的亩产!
这稻子简直是成精了。
宗舒的做法,简直是逆天了!
冬天做暖阁,北方种水稻,都是在逆天而行啊!
人都说,逆天者亡,顺天者昌。
而宗舒这厮的逆天行动,却是在造福百姓、普惠天下。
刘皇后也得到了这个消息,自然高兴异常。
难怪珠珠对宗舒如此信任,这个看似浑不吝、不靠谱的人,做事往往出人意表,效果却是极好。
远的不说,就说在密县种水稻的事情,大家以为不可能。
昨天有消息传回来,说是宗舒成功了。
于是大家都在想,宗舒又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。
在北方种稻子的技术,就只有宗舒会。
那么,宗舒就可以多购买闲置土地,招收大量流民,生产出来的米就地销售,不用从南方运输,那么他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。
成本低了,加上北方马上面临粮荒。
就凭稻子种植成功,宗舒就又要大赚一笔了。
这时,大家才想起来,宗舒曾在城外买了三百亩地。
太子殿下亲自到地里耕作,还有二百名官员也轮流下地干活。
国师林灵素还在地头上插上了“大宋科学院实验田”的牌子,他们就是要种地。
这块地紧邻着梁师成的火柴厂,偌大的一个夜香池子,大部分的粪便又被拉到实验田里做底肥。
这地,可是肥得很呐。
很明显,这块地,宗舒是用来种稻子的。
这些大家都没想到,然而,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:
宗舒不打算用这种高产稻赚钱,他要免费把这种技术推广到北方各个府县!
宗舒的目的,就是为了应对大宋的粮荒!
宗舒也有不想赚钱的时候!
他不仅胸有锦绣,更是心系天下!
徽宗带着队伍和宗舒等人进入城门时,已经有群众自发地在路两边放起了鞭炮,喊起了天佑大宋的口号。 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